您当前的位置: 通博游戏 > www.tbet88.com >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爱岗敬业的好党员——柯善述

作者:屈善施 发布时间:2005-06-23 15:1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柯善述不在了!”
2005年初春,乍暖还寒。旬阳县棕溪镇计生办主任柯善述同志突然病逝的消息在棕溪镇的七山八岭不胫而走,在柯善述生前的熟人、朋友、同志中间飞快传递。
柯善述,才37岁,在人生最壮美的季节猝然倒下,熟悉他的人怀疑,吃惊,难以置信。柯善述,一个普普通通乡镇干部的溘然离去,令一镇的父老乡亲牵肠挂肚。
3月10日是为柯善述送灵的日子。细雨蒙蒙,天地同悲。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干部群众汇成了一支悲壮的送灵队伍,缓缓地行进在崎岖的乡间小道上。花圈、挽幛,上百个,数里长,伴着低沉的哀乐在风雨中蜿蜒。
一抔黄土掩埋了柯善述的一生。站在柯善述墓前的县计生局长刘昌松默默悼念着这位全县计生战线的先进模范,思考着他给活着的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不朽的精神:爱岗敬业,热爱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怨无悔甘做“天下第一难事”

1993年,柯善述开始担任计生专干,从此与计划生育这个“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意味着,他将做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心事,听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
深夜,在镇机关招待所,棕溪镇党委副书记薛正库强忍悲痛,向记者诉说计生工作的艰难和柯善述十几年的艰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不搞不行,工作之难,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想象不到的。我们是形形色色的对象都遇到了,什么方法都尝试了。不严厉不行,太严厉了又怕搞过头犯错误。这么难的工作,柯善述一干就是12年,而且干得很出色。”
1996年前后,棕溪镇因为合并之前的几个乡镇计生政策执行口径不一致,计生工作参差不齐,全镇计生工作犹如一团乱麻。镇领导急了,熟悉情况的柯善述积极建议,将全镇分为三片,每片设立一个计生专干,同时配齐全镇38个村的村计生副主任,逐村进行“平茬”(重点清理落实节育措施、清理超生子女费用征收)。
“平茬”工作开始后,柯善述首先选择了杨河村。因为杨河村的计划生育情况最复杂,工作难度最大。很多人生了一胎生二胎,生了二胎想三胎,有了女儿还想生儿子,三胎五胎了还不想结扎。老杨河3个组200多户中就有20多户违反政策的。工作组的同志一来,计生对象就跑了。那些日子,柯善述往杨河跑得最勤。有时一呆就是十来天,一户一户地找人,一家一家地做工作。有时半夜三更的,打着手电筒去找计生对象,说服她们来做结扎。有时候通宵都在计生服务站守着那些做手术的人,担心她们跑了,出个什么意外。
“平茬”工作先后搞了两年零四个月,全镇光征收超生子女费就达数十万。重点对象基本上都落实了长效手术。有人说,要不是当时柯善述工作扎实到位,棕溪镇现在的计划生育就没这么顺畅。
计生工作难得不光是跋山涉水熬更守夜,最难得是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柯善述结婚后,妻子龚永艳的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柯善述的工作,实在让人担惊受怕。被人辱骂和恐吓对柯善述一家来说是家常便饭,还经常有人找上门来。龚永艳忍不住唠叨:“你管计生,把人都得罪完了,我们以后还怎么做人?”
康庄村二组的尹安清超生二胎,还在怀孕期间,柯善述就让他们采取补救措施。两口子死活不愿意,尹安清的媳妇躲在麦糠里,被发现后,还是去做了手术并罚了款。尹安清非常恼火,骂柯善述断子绝孙。有一次,尹安清坐着拖拉机从镇政府门前过,遇见龚永艳,当着很多人的面高声叫骂:“你结婚几年怀不上娃,是柯善述短事做狠了。你这一辈子怕要当孤老,你家柯善述让别人生不了,你还想生?”龚永艳气得脸色煞白,回到家就将柯善述狠狠地吼了一顿。
柯善述很理解妻子,等她冷静下来的时候,劝说她:“我是国家干部,组织分配我干这个事,我就得干。如果换了别人,说不定干得比我还扎实。工作都是人干的,我不干了,还有别人呢,他们也同样要受委屈要挨骂。”
在偏远贫困的山村,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红号村村主任余文斌的媳妇何荣芬就说:“计生干部工作干得再好,总有人不满意。搞计生工作,要想没人骂就只能不搞。”
为了做好这“天下第一难”的事,柯善述常年带着计生专干上山进沟,走村串户。全镇5900多名育龄妇女没有他不认识的,也没有不认识他的。他们说:“柯善述的方法好,与我们说话很柔和,办法想得多。尽管处罚过一些农户,但他让别人没闲话说。”
1997年夏季,柯善述带人到姚家沟村搞手术“平茬”。村里有户双女户,男方丁茂军以犟出名,人称“丁茂牛”。1993年4月,他爱人生二胎后,始终不落实绝育手术。有干部对柯善述说:“这户人家难缠,1993年冬政府派出20多人在他家住了两三天都没办法,还是少惹麻烦的好。”柯善述鼓励说:“咱们不能退,他再厉害也是人。如果计生干部都怕,还有谁敢来碰。现在不做工作,越到后面就更难了!”
不出所料,在丁茂军家里,柯善述刚说到计生,就被丁茂军打断了话茬:“你是在说梦话吧,事先也没打听打听,这几年谁敢让我老婆去做手术;如果你是为这事儿来的,就立马滚蛋!”柯善述镇定自如:“你还在翻老黄历呀,按新的计生条例规定,凡是生了二胎必须落实绝育手术……”争辩中,女方扑上来抱住他的左腿连哭带碰,婆婆也抱住他右腿扬言寻死……柯善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嘴里政策滚瓜烂熟说个不停。双方对峙,各不相让。柯善述一会儿讲政策,一会儿讲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丁茂军软了下来:“我算是服你了,手术做了算了”。柯善述用他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让许多群众心悦诚服。群众服他的爱心、诚心、真心。
2001深秋,群众举报黄土村有个未婚女青年大月份怀孕,柯善述便带领3名干部连夜出发,凌晨5点钟赶到村里,结果女青年去了男方家。浑身挂满露水的同事打算坐下来生火取暖,柯善述担心走漏风声当事人会躲而不见,于是动员大家克服疲劳连续作战,中午赶到男方家,家属却说人外出了。又累又饿的同事满认为这下可以歇会儿吃口热饭了,柯善述却催促大伙儿起身返回。待走出村子,柯善述才解释说:“男方家属眼神不对,女青年肯定没走远,咱们买几袋方便面充充饥,就藏在他家后的林扒,只要咬牙坚持,今晚就会把人等到。”
夜幕降临,山风掠过,寒气袭人,几个人在林扒里瑟瑟发抖。伴随几声鸡叫,那位女青年终于敲门回家。柯善述耐心教育,当事人还是想不通。同去的专干有些不耐烦了:“通不通,三分钟,干脆把人带走做手术算了。”柯善述当即制止了这名专干的过激行为,仍然苦口婆心,说身边事,算经济帐,政策攻心,以理服人,最终劝说女青年自愿和他们一道到服务站落实了补救措施。
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使乡亲们接纳了柯善述,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得知柯善述去世的噩耗,村组的人来了,镇上的干部群众来了,还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汉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一定要来送送这个得人心的娃娃。

“组织分配我干这工作,我就得干好”

柯善述常说“计生工作并非谁都愿意干,但组织分配我干这工作,我就得干好。”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在努力。
棕溪镇在旬阳面积最大,人口排第三位,计生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然而从1996年到2004年,棕溪的计生工作在全县乡镇的总体考核中,一直处于前五名,年年受奖。三年“平茬”无疑是棕溪镇计生工作大转折、大提高的三年。也就是这三年的辛苦努力,棕溪镇的计生工作成为全县的一面旗帜,柯善述本人在镇上的考核中年年都是优秀。不仅如此,他还连年被旬阳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被市计生局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和“安康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2004年,又被省计生委、人事厅评为“陕西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近几年,旬阳计生改革试点,总是选择棕溪。“三为主”试点在棕溪,综合服务试点在棕溪,2003年开始实行的村民计生自治、知情选择,试点也放在了棕溪。2004年,旬阳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还是首先从棕溪开始。县计生局局长刘昌松感慨地说:“棕溪是旬阳计生工作的一块试验田,把试点放在这儿我们放心。”
棕溪是全县计生工作基础最好的一个乡镇。计生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计生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柯善述常说:“计生,计生,关乎国计民生。咱们计生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不能老给群众留下‘刮宫引产’的印象。作为新时期的计生干部,不仅要有一张会宣传政策的铁嘴,一双能跑遍千家万户的铁腿,还要有一副服务群众的热心肠!”柯善述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善于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计生对象分忧解难,为计生家庭的幸福着想。他把计生工作做到让群众自己明白这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杨河村的陈文勇几年前抱养了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却话语不多。妻子向维娥不想去做结扎手术。她坚持认为,这第一个孩子不是自己生的,凭什么不能再生一个?柯善述来到了陈文勇家,再三做工作。他说:“你想想,这儿子和女儿有什么差别,收养的和亲生的有多大差别,不都是你的孩子吗?女儿好好养着,说不定比儿子还有用。”陈文勇说:“我原先是很不情愿的,是柯善述不厌其烦地帮忙做工作,他说得你都没有办法不听不服。后来我们都想通了,带头落实了手术,群众中的威性也提高了。1998年,我还被推选当了村主任。”妻子向维娥补充说:“现在细想还真是那个理。娃生少了,钱攒下了,大人和娃都少受罪,不然我们还住在旧房里,守着穷日子。”现在,陈文勇一家,两个女儿在外面上学,家里也盖起了新楼房。
2002年夏季,群众举报夹沟村有户群众怀孕第三胎躲在县城,男方嘴角常挂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口头禅。柯善述立即带着计生专干进城,找到了女方,并带到了县计生服务站。这时,男方匆匆赶来破口大骂:“你让我没有儿子,我要你全家人的命……”柯善述义正严辞:“落实手术是我的职责,也是你们的义务;计划生育有法律依据,辱骂计生干部同样要负法律责任。”反复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开导,夫妇两仍还是不在手术预定书上签字。僵持了两天后,女方想通了,而男方却把妻子抛在服务站撒手不管。买饭端水,照顾女方生活成了柯善述的事。计生专干有些不解:“她的男人都这么恨心,咱跟她不沾亲不带故,凭啥管她?”柯善述说:“咱们毕竟是党的干部,群众对政策理解总有个过程;再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真心关心他的爱人,他又岂能无动于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男方回到服务站签了字,让爱人上了手术台。
给服务对象买吃的、拿用的、付车费等等,对柯善述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他现存的十几本工作笔记本中,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计生问题……
从实行“知情选择”和村民自治后,柯善述带着计生办的同志不辞辛劳,与5900名育龄群众签订了计生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义务,群众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为了把计生奖励扶助惠民政策原原本本地交到农民手中,柯善述深入村组,统一标准,严格把关,把摸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国家政策性奖励扶助,引导更多农民少生快富。柯善述还动员510户优生计生户办理了保险,减免了计生户子女的学杂费,尝试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2400元。2004年初,棕溪镇隆重举行了优生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首发式,为130名受奖计生户颁发了奖金。
柯善述还把计生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了起来。在他的组织下,计生办三年来累计投入贴息贷款15万元,扶持415户计生贫困户发展烤烟、蚕桑、板栗等产业,使403户致了富。每逢“三八”妇女节,柯善述还请来蚕桑、烟草专家给育龄妇女过个“科技节”,努力增强育龄妇女的致富本领。近几年全镇涌现出了许多致富女强人,——王院村育龄妇女赵美群,连年养蚕3张,栽烟8亩,还与丈夫开办了大商店,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棕溪镇,已有上百户人家盖起了“小洋楼”,54%农户通电话,电视入户率达90%。这累累的硕果饱含了柯善述12年的热情和艰辛!

“政策法规面前得把一碗水端平”

“找柯善述说情还不如不找。”凡是和柯善述打过交道的人,或是求他办事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触。亲朋好友求他关照,他摆难处;领导找他说情,他装糊涂。领导评价说,柯善述原则性强;亲朋评议说,柯善述只认国策不认人。
在12年的计生工作经历中,柯善述对镇上领导干部的亲属处理得最多,他知道,如果这个口子不开好,以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镇上一位领导有个堂妹,在计划生育“三查”时因为家里有事没去,过了时限也一直没参加。按当时的政策,没按时进行“三查”的要收延误费。柯善述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去收了200元的延误费,回来后将钱进了账。不久,这位领导找到柯善述,要求把堂妹的钱给退了。柯善述说:“计划生育谁搞谁管,你说要退,那这回我们就把收的钱全部给退了。”一句话堵得这位领导再也没话可说。
1997年前,柯善述的直接领导、时任棕溪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薛正库的侄女超生三胎,柯善述去做这个工作。辛辛苦苦把人弄到卫生院以后,孕妇却瞅空跑掉了。按规定,耽搁了还要收延误费,柯善述准备按最高标准罚款。侄女对薛正库说:“你是分管这工作的,能不能少点?”最终,柯善述还是毫不留情地收了她7980元。
柯善述曾就此事问过薛正库:“我处罚严了,你有什么看法?”薛正库说:“只要是一碗水端平,你就按政策做。公平了,群众才没啥说的,以后才好做工作,包括你的亲戚不也是这样呀。”
柯善述清楚,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如果自己不干净,不公正,就没有办法说服教育群众,自己站在育龄群众面前也会底气不足。只有心底无私,秉公执法,群众才听、才信、才服。
柯善述的舅老表非婚生子,舅舅求上门来,要他不看僧面看佛面。柯善述反过来做起了舅舅的工作:“你是我舅舅,就更应该支持我的工作,多给外甥脸上擦粉,可不能给外甥脸上抹黑。只要符合政策,你不说我自然会关照。”两人说了半天,舅舅气鼓鼓地回去了。事后,柯善述仍然按照计生政策征收了舅老表4000元的社会抚养费,动员表嫂按时落实了节育措施,就为这事,舅舅从此不登他的门。听到柯善述病逝的消息后,伤心的舅舅念起了外甥的好,舅老表也匆匆赶去为“小老表”送行。
柯善述一个叔父的孩子也是非婚生子,很多人都等着看柯善述怎么处理这件事。柯善述可是毫不含糊,该罚多少罚多少。叔父家里条件太差,把猪卖了才把这钱凑齐。
杨河村一组的吕福初,是个双女户,原来是村里的计生副主任,经常和柯善述在一起搞计划生育。1998年,吕福初的媳妇怀孕,做妇科镜检查时没查出来,只是结扎了。后来孩子如期出生,吕福初想着自己跟柯善述好歹这么熟,是老朋友,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没想到柯善述丝毫不顾及往日的情谊,收了他4000元的超生子女费。
也有一些提上礼品找上门去,想让柯善述行个方便。柯善述说:“我可不能为了这,做对不起党和政府的事啊!”在柯善述看来,没有推不了的人情,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坚持政策法规面前把一碗水端平。10多年来,柯善述的公平、公正和无私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他手上处理过的人,也都认为柯善述执行政策严明,为的不是自己,为的是国家,为的是百姓。

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3月5日下午,身患重病的柯善述,觉得心跳得特别厉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走不了路,他感觉自己确实挺不住了。在前来探病的镇党委副书记薛正库的反复劝说下,柯善述才下定决心到十堰大医院去检查。薛书记走后,他叫来了镇计生办干部陈守敏。他手捂腹部、满头大汗、断断续续地对小陈说:“我到十堰看病可能要耽搁十来天,请你要把100多例‘三查’对象和60来例手术对象尽快落实到位……”
3月5日夜晚,妻子龚永艳忙着收拾行囊,她特意给柯善述的手机换上了新买的号卡,好让丈夫安安宁宁地治病。柯善述发现后不同意:“春季是计生最忙的时候,换了手机号,别人不知道,有事咋联系?”他费力地取出新号卡,因手发颤,崭新的号卡滑落炭火中……
夜深了,柯善述强忍着疼痛披衣下床,他把近期计生工作要做的几件事罗列在纸上,外出之前交到陈守敏的手中……
3月6日清早,身体非常脆弱的柯善述在妻子的陪同和镇党委副书记薛正库的护送下到十堰治病。在两百多公里的路途中,他所接的电话都是和计生工作有关的,给薛书记拉扯的话也总不离计生工作。薛正库劝他说:“看你都成啥样子了,工作上的事儿等病治好了再说。”话题岔开不久,柯善述又请起了薛书记:“有几个计生对象的工作非常难做,你是我的老领导,回头你可得给帮忙……”
3月6日晚上,病魔折磨得柯善述坐卧不宁,但他还不时地与镇上的和村上的计生干部联系安排工作。妻子看他呼吸都非常困难,坚持让他休息。柯善述吃力地对妻子说:“天亮就要做手术了,可能昏迷几天人事不知,把工作安排完了,我也就放心了……”
3月7日清晨,柯善述坐上轮椅走出病房检查病情。在检查前夕,他让护士稍等一下,给县计生局副局长李世芳打了最后一个电话:“享受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的172户确定了没有?奖励扶助款啥时到位?能不能把今年考核项目申报稍稍推迟一些,等我病看好了回镇上再说?” 9时30分,柯善述被推进抢救室急救。虽然医务人员竭尽全力,却未能挽救他年轻的生命。柯善述终因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加之过度劳累引发肺栓塞永远离开了人世……
病重抵达十堰的当天下午,主治医生做了初步检查,责怪说:“咋能挨到现在才来看呢?”柯善述赶忙解释:“忙得很,顾不得……”对工作的极度负责和投入,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事实上,柯善述几年前就常常患病,妻子、领导和同事劝他好好检查治疗,可他总觉得小病无须大治。在2005年春节期间,他的病情已明显加重,咳嗽、气喘、腹胀、乏力等症状折磨着他。但春节放假时他想到的依然是让别人回家过年,自己主动值了几天班。开年收假第三天,县上召开计生工作会,柯善述就顺便到县里去检查治疗。开始他还想白天开会晚上打针,可没想到竟连会都开不了。回到镇里,他便忙着落实会议精神,安排工作,每天早上由妻子扶着先把液体挂上,再送到办公室上班,直到2月27日坐不稳了才作罢。同事们都劝他到大医院再检查,这才请了自参加工作以来唯一的一次长假住进十堰医院。
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儿,到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柯善述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党的计划生育事业。说起柯善述,棕溪镇党委书记陶勇俊就喉咙哽咽:“柯善述说是病倒的,不如说是累倒的。多么好的同志呀,我们舍不得他,我们对不起他……”
秦巴山肃穆,汉江水滔滔,一个声音仿佛在不停地诉说:这么好的党员干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