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该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他本该有“医生”这样一个神圣的称谓,他本该从事他自己所喜爱的职业,然而,这一切他都放弃了……这个有着一股非凡创劲、干劲和拼劲的青年,就是旬阳县关口镇薛庄村共产党员、养猪大户肖从海。
今年27岁的肖从海,家住关口镇薛庄村六组,1999年7月毕业于旬阳卫校,后一直担负着薛庄村的卫生防疫工作。勇于打拼的他不甘于将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决定在家乡干一番事业。2004年,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号召,抢抓市场机遇,发展畜牧养殖业,他先后到汉中市鹏程种猪厂和北京市顺鑫农业小店良种猪厂考察学习,每到一处,他都不顾旅途的 疲劳,忙着“寻艺探宝”,实地查看,了解行情。通过认真考察,经慎重研究分析,他认为自己居住的位置无论是环境还是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宜生猪养殖。回到家后,他选择了一块水源好、光照足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地,他一次性投资22万元,新建圈舍34间,又从北京、汉中等地引进优良品种大、长白母猪8头,杜洛克纯种公猪1头,当年饲养生猪180头,年收入10万元,纯利润1.5万元;为了扩大规模,掌握技术,2006年5月,他又一次远赴汉中、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再次投资61万元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正大模式改建圈舍67间,创办了“关口镇2000头无公害化绿色食品环保型生猪建设基地”,建成了“旬阳鑫达养殖场”,已于2007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这一次,他又从汉中鹏程种猪选育厂引进优良品种杜洛克、皮杜纯种、大白父本、长白等种猪157头,购买了大量的养猪技术实用资料,聘请北京、汉中等地专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他掌握并积累了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养猪技术。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调配饲料,强化防疫,做到“科学疫苗接种、定期药物预防、严格隔离消毒、恰当药物治疗、均衡饲养”, 现生猪存栏量342头,并以月薪600元雇佣5名常年固定工,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共发展养殖大户42家,建成家禽饲养小区一个,家禽总量年均达12.5万只,而他所在的村今年也被该镇定为畜牧养殖示范村,目前共发展养殖大户20户,各户都在积极筹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肖从海的养殖场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远近八方的养猪户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而肖从海并没有就此却步,他计划在本村成立养殖协会,发展100头育肥猪养殖户4户,发展5—10头二元种母猪养殖户5户,从2008年元月起给育肥猪养殖户每户投资300元,给种猪养殖户每户投资4000元;让每个养猪户利用退耕地发展畜牧用草5亩,每亩投资20元,共发展50亩紫花苜蓿草,年产青饲料50吨;在技术饲养方面,由每户派一人到他的养殖厂进行全程技术培训,饲养环节按规范化饲养管理规程进行操作,实行全进全出制。为保证生猪生长快、产仔率高、传染病少,养殖户必须从该场引进种猪和仔猪,规范养殖。
肖从海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坚持“自培、自繁、自养”的原则,养殖技术科学规范,2005年被关口镇党委政府评为“畜牧养殖大户”;2007年7月被关口镇授予“三创标兵”称号,今年9月又被推选为政协旬阳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肖从海用勃勃的雄心干出了自己的事业,这个不愿坐着享受稳定职业待遇的青年,还在进一步探索养殖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他计划2008年—2010年投资500万元,扩大6000平方米的建设规模,建成正大模式圈舍400间,引进原种猪400头,把自己的养殖场建成全县最大的种猪良繁基地。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个有志青年,一定会把畜牧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 上一篇:吕河镇冬青村特色产业建设成效喜人[ 11-21 ]
- 下一篇:双河公馆狠抓密植桑园建设[ 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