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如诗如画……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增强了。
今年以来,城关镇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实现中心城区和农村人居环境提质“两大突破”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专项行动,推动全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常态化,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重点示范,全面推进,努力实现人居环境面貌大提升、基础功能大提升、形象品质大提升。
扮靓公路“风景线”
来到城关镇岩湾村,处处都能见到在公路边忙着打扫卫生、清除枯萎花草的村民们,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整齐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环境大整治,村里卫生变好了,进出几个村的村民都方便了。”在前往岩湾村时,一位在路边清扫树叶的村民感慨地说。
岩湾村位于城区以东1公里处,村内的旬十路是通往镇内龚家庄村、瓦渣河村的交通要道,是名副其实的通村“主干道”。“对道路两侧垃圾进行清理,确保路面整洁、路肩、水沟无垃圾、无杂草、落叶堆积,过往的群众能切身处地的感受到道路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整条公路都成了‘风景线’。”岩湾村支部书记李志国感慨道。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镇公共事业服务站在岩湾村集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15次,发动12名党员、19名村民主动参与,做好路容路貌整修及日常养护,并对主干道沿线的村民进行宣传劝导,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好路域环境的干净整洁,齐心协力提升辖区内公路环境的整体形象。
村容村貌“细梳妆”
“以前杂物到处堆积,散养的鸡子乱跑乱拉,经过提升治理,房屋改造了,门前房后整齐了,家禽养殖也规范了,群众居住环境变了模样。”晏坪村支部书记薛建波说。通过发展“五个一”的庭院经济模式,如今晏坪村的群众家门前有郁郁葱葱的菜园、黄澄澄的柚子园、标准化建设的鸡舍,进一步美化了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和晏坪村同样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庭院经济的还有李家台村。“比起城里的高楼大厦,农村的自然美景颇受欢迎,我通过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柴垛草垛堆放整齐,舒心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被评为陕西省“五美庭院”示范户的王勇分享着他的“致富密码”。
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李家台人居环境工作整治专班,实施包联督导责任制,同时围绕村庄环境整治难的问题,落实门前卫生三包制度,组建群众保洁和妇女监督队伍,有效保证了政治责任靠实到人、整治过程无缝闭环,整治成效常态巩固。
随着李家台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汉江沿线,水天一色、风景宜人,非常适合休憩游玩,村内的“三国文化园”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实现整治常态化
“人居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实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镇党委书记在工作部署会上强调。
为抓紧抓好这项长期任务,镇政府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专项整治方案,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鼓励各村(社区)创新方式方法,形成长效机制。
“我们把人居环境整治和‘10件实事·为民践诺’结合起来,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对社区环境共治共享。”老城社区支部书记李兵介绍。老城社区将辖区划分为十大片区,由16家共驻共建单位分片划分网格,抽调专人组建巡查队伍,每周二、周四到责任网格常态化开展徒步巡查工作,重点对市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列出问题清单,由社区统筹协调处理,持续跟踪推进,实行销号管理,对多次协调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相关职能部门或网格责任单位予以解决。
除了结合“五同机制”联建开展整治,党家坝社区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2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道路清淤、文明行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群众卫生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行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
建章立制、大干快干、跟踪问效、创新机制……一系列举措让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井然有序;曾经杂草丛生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摇曳,镇域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群众幸福”的靓丽画卷徐徐展开,为城关实现“四个最”目标定位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 上一篇:小河镇:多措并举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04-23 ]
- 下一篇:段家河镇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