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金色的秋日里,张代意踏上了铜钱关镇孙家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作为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这里,他深知自己将扮演着“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党群关系的联络者、整村发展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的多重角色。如何引领孙家坡村民走上“强村富民”的道路,在他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了畅想的蓝图。
建强村党组织 筑牢振兴之基
张代意常常说要想火车跑的快还得车头带,他深知建强村党组织是他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刚到村里时,党组织的力量相对薄弱。他就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及后备干部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利用“三会一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书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经过努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推进强村富民 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张代意首先走访了孙家坡村300余农户,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和产业基础,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诉求。在全面深入调研,全盘掌握村里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瓶颈的基础上,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到邻村和外县参观考察,为村民引进黄精中药材和林下魔芋种植。为了发挥榜样引领,他首先帮助已退休的68岁老党支部书记姚维孺种植了15亩魔芋和4亩黄精,并联系林业技术推广站免费为其提供了2吨复合肥和有机肥。在他的奔走努力下,孙家坡村共发展黄精种植100亩,林下魔芋200亩。为了把本村产业做强做大,多次邀请市林技站技术人员对150亩板栗园进行提质增效管护、50亩低产低效园嫁接改造进行技术培训,邀请农技站技术人员对魔芋种植进行指导,先后开展板栗培训5次,魔芋培训3次,培训村民300余人次。他挨家挨户那里需要就到那里帮忙修剪、施肥,大大提高了板栗园的管理水平和魔芋种植水平。孙家坡的群众喜种竹子,满山遍野都是竹林,每年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鲜竹笋和干笋的销售,村拥有竹林14000亩,每年产鲜竹笋50万斤,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他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帮助他们建立了电商平台。此外,他与本单位多次沟通协调,为孙家坡产业发展争取资金10万元,组织实施板栗、竹子、猕猴桃、林下种养等产业提质增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村民们产业致富。经过一年的努力,村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元以上,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提升治理水平 构建和谐乡村
张代意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干部,他明白光靠他和村委干部的努力是没办法让孙家坡越来越好的,需要全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力协作才行。为此,他积极推动政府效能、透明度和问责制度的改进,从提升村治理水平着手,加强信息公开,让村民了解村里的各项事务和决策过程。建立监督机制和问责体系,确保工作的公正和有效。同时,他建议村委与群众和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加强民主决策和社区参与。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为村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更精准的决策支持。并加强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同时,他还帮助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让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村庄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大大提高。
为民办事服务 传递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直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民办实事。他说:“为民办事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了解村民的所想所需,为解决村民出行方便,他积极协调争取资金,修建损毁道路。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他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安装了路灯和自来水设施。他还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和关爱。作为驻村干部,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早出晚归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针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予以解决。并建立了村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七上八下”防汛期,张代意积极组织村民开展防汛防滑排查工作,提前排除一切不安全隐患;他与村委干部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检修用电用水,并送去防暑药品和消暑饮品。在孙家坡这个纯朴的山村中只要提起张书记,男女老少都会幸福的竖起大拇指。2023年他被铜钱关镇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大家对我的认可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张代意,一个普通的老党员,他用他的党性和爱心传递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驻村工作的艰辛与收获
谈起驻村工作,张代意消瘦的脸上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他用坚定的眼神和话语告诉我们:“驻村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在工作中,我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如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这些收获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代意不忘初心,牢记入党之时许下的诺言。他斗志昂扬的与我们分享他的心路历程,他说:“初到之时,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都让我感到压力巨大。村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但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然而,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我内心的斗志。我深知,要改变这一切,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比如,在引进产业项目时,部分村民对新的发展模式存在疑虑,不愿意参与。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和工作队的同事们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耐心讲解项目的优势和前景。在提升治理水平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传统观念和习惯的阻碍。但我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地宣传和引导,逐渐让村民们认识到科学治理的重要性。
在为民办事服务方面,有时候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村民的需求,这让我感到十分愧疚。但我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协调资源,为更多的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收获也是巨大的。看到村里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和共同努力,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真心为村民着想,为他们办实事,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 上一篇:旬阳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07-30 ]
- 下一篇:旬阳:应急广播“小喇叭” 发挥防汛救灾“大作用”[ 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