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棕溪镇王院村:“秸”尽其用 变废为“宝”助增收

作者:高密 发布时间:2024-08-27 08:34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在陕西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烤烟的秸秆变成了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烘烤炉里为一炉炉烤烟发光发热;玉米秸秆变成牲畜青贮饲料,在养殖基地实现从秸秆到农田肥料的绿色循环……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难题,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近日,王院村棕兴合作社的十联建烟草烘烤炉外,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白皮口袋内装满了小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这些直径0.5厘米、高3厘米的褐色颗粒,正是由废弃的烤烟秸秆加工而成,即将在烘烤炉中大显身手,为烤烟提供稳定而环保的热源。

“自从用上了这种颗粒燃料,烤烟再也不是头疼事儿了。”棕兴合作社负责人柯常林边操作边介绍道。过去,燃煤烧柴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还污染环境。而今,通过引进颗粒燃料加工设备,将烟秆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不仅年产量可达60吨,有效利用了150亩地的废弃资源,还实现了烤烟过程的智能化温控,大大提升了烟叶品质,减少了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王院村的另一大产业——500头肉牛养殖基地,也在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肉牛需要饲料,而王院村村民们种植的玉米采收后,玉米秸秆便是青贮饲料的好原料,既降低了饲料成本,促进了玉米种植户的收入增长,还能将牛粪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沼液用于果园、菜园灌溉,实现环保绿色种植。

村民徐云家便是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他响应村里号召,种植了4亩玉米,通过出售玉米秆获得了近万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徐云家满脸笑容地说。

今年王院村肉牛养殖基地共收购200亩地玉米秆,带动36户村民增收42万元,自主加工的青贮饲料达到了75万公斤,饲养出栏肉牛239头,实现了养殖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表示,农业产业循环是王院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整合资源、变废为宝,不仅提升了农业附加值,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文研旅的深度融合。下一步,王院村将继续以农业产业循环利用为引擎,推动美丽宜居和美乡村建设,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