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金寨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先天优势,积极联合镇平安法制办公室、司法所、警务室、村居民,开展人大代表参与三力联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调解“桥头堡”作用,为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畅通渠道“连心桥”,解纷实现有的放矢
“感谢武所长,我愿意接受并同意各位人大代表提出的调解方案”。九月的一个下午,金寨镇人大在花房村人大代表工作站组织召开了人大代表参与矛盾调解纠纷会,三名人大代表就一起土地界边纠纷进行调解。调解中通过现场电话咨询神河法庭法官,让法官在线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为双方当事人答疑解惑。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就土地界边一事达成共识,并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书。
走进金寨镇花房村,记者从人大代表工作站工作人员处获悉,近年来,代表站就紧紧围绕“社会治理”这一关键,组建“三力联调”调解服务队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周一说法”点单式精准法治宣传节目,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村民守法意识。同时联合司法所,安排法律明白人对来访群众的信息和事件按要求进行受理、交办、派遣、上报、结案。上半年以来,工作站共开展调解10余件。
镇人大主席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扎根群众的先天优势,引导全镇两级人大代表全面参与到“三力联调”工作中来,实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力争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调解工作格局。
突出人大“展示窗”,解纷实现多元融合
“我家的煤气用得好好的,怎么就不合格了”“说什么也没用,就是不更换”。燃气安全关乎百姓千家万户,在社区积极推广使用规范安全的灶、管、阀、瓶的工作时,遇到多户坚决拒改的农户,态度强硬,拒绝沟通,群众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市人大代表、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玉强知道后主动一一上门,进行耐心细致地劝导,讲解燃气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农户提出的整改费用如何处理,杨玉强立刻组织村两委、人大代表、部分村民代表座谈商议,往返于镇政府和燃气公司,最终拿出让农户满意的解决方案。调解后,杨玉强感慨地说:“代表进‘站’,群众高兴,除了能倾听群众难事、愁事,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纠纷说到底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有些话说开了、想点办法,纠纷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金寨镇人大从代表中挑选出一批热心纠纷化解、协调能力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知选区社情民意的代表,联合镇司法所聘请的法律顾问,形成了“人大+法律顾问诉源治理”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的矛盾化解工作。同时,利用“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代表履职建功平台,积极参与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化解。积极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发放宣资料、走村入户等方式进行普法、反诈骗宣传,将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了田间地头,进一步推动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强化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的理念。要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格局,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促进各类调解协调联动。
发挥工作“助推器”,解纷实现闭环呼应
“这个地谁都不能挖,我门前不准你们埋涵管,哪个来说都不得行。”正在村上的镇人大代表、苗子垭村党支部书记陈顺尧接到了群众的诉求。原来五组准备打通组路,经过陈某门前需要做排水渠放涵管,建设过程中导致门前自留地面积减少引发矛盾。陈顺尧了解该起矛盾的前因后果后,当即联系社区“两委”成员、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到现场调解。他详细地向陈某讲解排水渠建设的好处和相关的政策,在纠纷调解成功后,冒着大雨来到施工地点现场指挥施工。
“农村地区的纠纷有时候就是没有给群众做好思想工作罢了,你给他说通了,把长久的好处讲明白,哪有不支持我们搞集体基础设施完善的。”陈顺尧说。
镇人大经过多次调研、探索,决定采取人大+综治网格,开展“村组并网”工作模式,通过对应选区的人大代表联系网格员,积极深入到各自选区,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确保网格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并设立居民意见箱,收集、汇总后由镇大人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汇总的问题召开过堂会,处理结果在各网格公示栏予以公示,形成闭环。同时,市镇代表还通过人大代表工作站定期坐班的形式,一线接访、一线化解,以最快速最大限度地站稳人民立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 上一篇:小河镇:网络安全宣传周 多元举措织密防护网[ 09-12 ]
- 下一篇:仁河口镇人大 “四有”工作机制回应民声实践[ 09-14 ]